【你好代表】杨晓静:大病进医院 小病康复回社区 让百姓在“家”享优质医疗服务

2023-03-02 20:43:28


(资料图)

杨晓静(中)正在和团队成员一起会诊病人资料。

央视网消息(记者 王莉莉)“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与体系建设,推进运行机制建设,不仅对基层医院首诊医生诊断和处置水平有很高要求,而且对‘双向转诊’的渠道是否畅通、转运是否及时也提出了要求。”

再过几天,杨晓静将启程前往北京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。常年工作在ICU病区的杨晓静深知“分级诊疗”的重要性,让患者在少跑路、少花钱的前提下,在家门口获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,是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准备的第一份建议。

杨晓静于2011年调入山西白求恩医院后一直工作在重症医学科(ICU)。这里作为医院生死之间最后一道防线,收治的都是危重症病人,24小时常明的白炽灯见证着这里的忙碌。

在旁人眼中,身材娇小的杨晓静工作起来果断、直接,第一时间找问题,没有废话。杨晓静说,这是由于重症医生时常要做出有关生死的决定,容不得半点犹豫。“做个好医生是我从医伊始便定下的目标,当把一个濒死的病人从鬼门关上拉回来,那种满足感足以支撑行医一辈子,成就感也无与伦比。”

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,杨晓静在走访调研中发现,现阶段的转诊治疗中,部分患者对基层卫生医疗水平和资源的可靠性,以及转移中的很多环节和因素都不够了解。分级诊疗以病情作为标准,将病情走势的科学研判作为转诊的依据和标准。此外,要提高和夯实基层人员首诊能力和处置能力,让病人得到均质性、连贯性的治疗,全方位、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。

杨晓静说,优化分级诊疗制度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既实现了群众在“家门口”能看病、看好病的梦想,也缓解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。继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,直面“双向诊疗”中的问题,缩小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在服务和技术方面的差距,消除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不信任,让基层医院接得住、留得下、看得好患者,逐步形成“小病到社区,大病进医院,康复回社区”的就医和康复模式。

代表是一种光荣,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。杨晓静说:“今年年初得知自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,很激动,也深感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。将认真履职尽责,建言献策。”

标签:

关闭
新闻速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