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说“雨水”民俗

2023-02-18 20:26:01


(相关资料图)

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。

元人吴澄的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,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,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水矣。”此时,气温回升,冰雪融化,降水渐多,人们的生产生活开始活跃,衍生出几个很有趣的民俗,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。

占稻色。“雨水落,万物生。”雨水节气是否下雨,成为一年是否风调雨顺的征兆。古时在江南一带,还有在雨水这天占卜、预测全年收成的习俗。这种占卜,不需请风水先生,家家户户都会做,即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的收成,被称为“占稻色”。南宋时期,范成大就在《吴郡志·风俗》中提到这一习俗:“爆糯谷于釜中,名孛娄,亦曰米花。每人自爆,以卜一岁之休咎。”他另一首《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》中的“捻粉团栾意,熬稃腷膊声”,诗人自注云:“炒糯谷以卜,俗名孛娄,北人号糯米花。”

到了元、明、清,雨水这天民间依然会占稻色。元末明初娄元礼的《田家五行》,是一部农业气象和占候方面的著作,其中就有记载:“雨水节,烧干镬,以糯稻爆之,谓之孛罗花,占稻色。”“孛罗”即“孛娄”,也是米花的意思。明代嘉靖年间的《太仓州志》载:“一家之中自老及幼,各举其年岁爆之,以卜一岁之休咎,故名。”清代《沙头里志》也有记载:“以糯米投釜,曰卜流,盖卜流年也。”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,则这年的稻谷收成越好,反之则收成不好。

“花”与“发”谐音,有发财的预兆。有些地方的客家人,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,以祈求天地和美,风调雨顺,家家户户五谷丰登。明代文人李戒庵有《米花》诗曰:“东入吴城十万家,家家爆谷卜年华。就锅抛下黄金粟,转手翻成白玉花。红粉美人占喜事,白头老叟问生涯。晓来妆饰诸儿女,数片梅花插鬓斜。”此时,已经不单是占稻色了,延伸到占年华了。如今,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,在各地早已消失。但爆米花这种食物,却留存了下来。

回娘屋。此俗流行于四川一带。农谚说:“雨水有雨庄稼好,大春小春一片宝。”人们从心里感激上天神灵降下雨露,滋润万物,由此而推及到人类,感谢父母给儿女生命,养育儿女长大成人。这个习俗,就是在雨水节气这一天,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。随行的女婿,还要送给岳父母两把藤椅,上面缠着四米长(一丈二尺)的红色丝带,被称为“接寿”,寓意岳父母长寿。讲究的地方,已经生育的女子,须带上罐罐肉等礼物,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;久不怀孕的女子,回家后母亲会送女儿一条亲手缝制的红裤子,并要贴身穿,有祈子的寓意。这一天回娘家送给父母的罐罐肉,是一道当地的传统美食。将新鲜猪蹄和芸豆、大枣等一起放入砂锅(沙罐)用文火闷炖一夜,直到猪蹄软烂、芸豆粉糯。炖好后,汤白肉烂,猪蹄丰腴滑口,香而不腻。父母吃过了罐罐肉,则接受了女儿的感恩之心,再将空砂锅装满米,让女儿带回家,祝愿亲家物阜粮丰、年年有余。在临别时,如果上门的是新婚女婿,岳父母还会再给女婿一把伞,寓意可为他遮风避雨,预祝他出行顺利、平平安安。

撞拜寄。拜寄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保育习俗,是借助、联合自然与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儿女健康成长的直接体现。在北方也称认干亲、打干亲,南方称为认寄父、认寄母、拉干爹等。拜寄习俗由来已久,可追溯到原始氏族时期,那时还会将儿女拜寄给山、石、田、土、水、树等。当时人类生存环境艰难,为保全新生命,求助于大自然的力量。雨水这天撞拜寄,意取“雨露滋润易生长”之意,一样寄托了人们一种祛邪、避灾、祈福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。撞拜寄,在川西一带的习俗,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,“撞”着谁就是谁。一般在天刚亮的时候,年轻妇女手牵着幼小的儿女来到大路边,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。一旦有人经过,不管对方是男女还是老少,便让儿女磕头拜寄,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,今后两家就像亲戚一样走动。四川一带,正月里还有一个类似的习俗“拉保保”,有说是从撞拜寄的延伸而来的,就是给小孩子“认干爹”,也是为了孩子能健康长大。例如四川广汉的“拉保保”习俗,从清代康熙年间始发,如今已经从自发的民间活动,发展为当地每年都要举办盛大活动的 “保保节”。

郑学富

标签:

关闭
新闻速递